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大争之世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卷 曲阜春秋 第157章 大论争 (2/4)

第二卷 曲阜春秋 第157章 大论争 (2/4)

文/月关
大争之世 | 本章字数:151.17万字 | | 大争之世txt下载 | 大争之世手机阅读
而法,明文载律,有标尺为鉴,那又截然不同。

有法可依,就象墟市中购买东西。既明了它的作用,也知道它的价格,庶民百姓就象买东西知道它地功用和价格。自然可以照之行事。而以德、义作为治政之据,那就是货物只说明功用却没有标明价格,任凭商家漫天叫价,随便定义,看似大公无私,仁爱世人,实则庶民更无保障,你说你之所为亦有仁义就成了。最可怕之处是,墟市上别人这样漫天叫价,你可以不买。然而为政者如此漫天要价,朝令夕改,你还不能不忍受,。因为这卖家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孔丘与少正卿所谈,并非要法治便不讲仁道,要仁道便不讲法治,只是谁为主,谁为辅而已。少正卯这番话令听者频频点头,这些在场地大夫士子们多少都有职务在身,自然明了动辄以“道德仁义”来界定是非,远不如明确律法更易管理和实施。

孔丘昂然道:“天地之明莫大于日月,人道之理莫大于仁礼,君子之道。不仅修身,亦可治国。仁者爱人。礼者秩序,圣贤之道,人道之要,已尽在其中,广施教化,但使人皆君子,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何愁大道不行?而法自上定。法自上行,如无仁德以制之。必成权术,则君成暴君,政成暴政。”

少正卯双眉一挑,立即还以颜色:“孔大夫此言夸大其辞,危言耸听,听来理想,实难施行。依你礼教,难道没有上下尊卑?人存于世,本有是非观念,非是必从周礼方有仁义,三皇五帝,难道不是圣贤?唯你所言,只可依赖圣贤,然则你有何能可教化天下人皆为君子?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卯以为,即便在利己前提之下制订平衡规则,也比不承认事实现状,寄希望于圣贤降世爱己爱人要强。孔大夫所虑之暴政暴法并非没有,然则这种律法必以损害弱小为前提,而起于霸权威压的不公正律法,也必然随发展而变革纠正,否则并不长久,真正的法,乃平衡各方利益之所在,自能长久,也自当公

他们地学说各讲各理,旁边的士子们听的津津有味,而庆忌是有着今后两千年见识地,自知他们的学说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后世地制度远比他们现在所倡导地健全,也不想从他们的学说中有所学习,他来这里,一为消磨时光,二是存着好奇,倒没往深里思索。

只是在他本心里,还是倾向于少正卯地。在他看来,法制社会才是保障社会的基本条件,后世常言道德伦丧,假货泛滥,坑蒙拐骗,这种事屡出不禁时,也有人大讲是儒学不兴之故。但是在庆忌看来,这种人哪个朝代少过?例朝列代巧饰伪言、鱼肉百姓、坑蒙拐骗、贪污受贿的奸臣贪官比之这些无良商贩哪里逊色一毫?他们哪一个不是习圣人之说,学四书五经,得以入朝为官的儒家弟子们?何以一说忠臣义士,便列为儒家表率,似乎非儒家教化不出此等君子,对那些祸国殃民的奸佞败类,却不谈教化失败?

少正卯那句话问地对,周礼始于周公,周公之前难道没有圣贤君子、没有忠臣义士?仁义道德并非因儒而生,儒只是把已经存在的一种是非观念强调到了极崇高的地位,甚至把它当成治理国家的保障而已。就是那些智商低等地动物,也有族群存在的规则。人类自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走到今天,社会文明不断发展,适宜人类社会存在的是非观念,人群法则自然也会衍生。并非不重儒便道德沦丧,也并非独崇儒便能教化所有人。利之所诱,自然有人行那不义之事,要禁绝这种现象,非法不足以依赖。

尽管此时少正卯所倡导的法治距后世的法制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但是这种治世思想毕竟向法制社会迈进了一大步,如果他做评委,那是一定会给少正卯高分的。可是如果他做皇帝,那他也是要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就算他骨子里用的不是儒家那一套,因为那更有利于他地统治。这样说来,他做取舍,其实也是因着一个利字,又与仁义何关?只是这利有大利小利,有长远之利与眼前之利,所以执政者纵然依赖于法。为求大利,为求长远之利,也不会行使酷政暴法。特例自然是有。可是宣扬儒术仁政的皇帝中,又何尝没有这种人?

庆忌暗叹一声,终觉孔丘地说法难以服人,他目光一转,正打量这些听辩士子的相貌衣问题解闷,忽见匆匆走来一人,到了临湖一侧,向那里盘膝而坐的一个少年士子俯耳低语几句,那个少年士子顿时立起身来。

庆忌定睛一看,不由心中一震。那人虽然不着脂粉,确实像个眉清目秀十分俊俏地美少年,但是庆忌一眼便认出了她,此人竟然就是季孙小蛮。

“她在这儿干什么?”庆忌暗暗纳罕。只见她向那下人问了几句话,突然起身把那下人扯到旁边一株树叶发黄的大树下继续问话,两人一问一答,神色很是诡秘。

“法古复礼,是为迂腐,妄谈仁义,更是可笑。一句忠孝仁义,如何界定人的行为?夏而商,商而周,三朝以来。原本皆是君臣。但这三朝哪一朝不是以臣弑君取代其位?父子之说至此何以不谈?”

孔丘道:“此皆夏商末代之君内政不修、骄奢淫逸、倒行逆施、自绝于民,商汤周文吊民伐罪。替天行道,乃是顺应民心之举。”

少正卯笑道:“说地是啊,到了这种时候,忠孝仁义、君臣父子便不必讲了,再起一朝,从头讲起。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二卷 曲阜春秋 第156章 返卫在即(2/4)章节列表下一页:第二卷 曲阜春秋 第158章 月夜有思(2/4)(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