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都市小说 » 戎州往事最新章节列表 » 第145章 缘分 张二胡 (1/1)

第145章 缘分 张二胡 (1/1)

文/山茅
戎州往事 | 本章字数:224.94万字 | | 戎州往事txt下载 | 戎州往事手机阅读

第三十章:缘分

一、张二胡

张二胡,年底才到工地来的三十出头,瘦高,长得清秀斯文,大家都很尊重他工地上还有几个老知识分子,像老殷老昆他们,生活和岁月的磨砺,让他们跟荒滩上的鹅卵石一样,早没有了棱角,而且跟周围的鹅卵石一样,看不出区别来了张二胡跟他们不一样,举止、说话都能感到还不像鹅卵石

不过张二胡刚到工地时,很出了一些洋相,被大家当作笑料他以前没有干过挑担的活路,挑担子时,他不会像大家一样,前面那只手挽住扁担,后面那只手拽着绳子而是两只手都扶住前面的绳子,走起来,左右乱晃,控制不住重心,在河坎壁上乱撞,看得旁人提心吊胆担子里的沙石都是根据自己气力装多装少,他装的重量前后不一样,一上肩就翘起一头,走时为了不绊脚,就用两只手拼命按住前头有时脚下一绊,就摔一跟斗,幸好是沙地这帮搬运工开头几天也笑话张二胡,很快就过去了,晓得他的情况后,多是善意地提醒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那些给泥水匠打杂的小工,都是一帮大婶大娘,喜欢把张二胡作为摆龙门阵的对象

在工地见到张二胡,李轼没有太多的意外因为张二胡的事他已经听说了,但以为张二胡会找一个合适点的事干李轼和张二胡在老万家见过,是熟人一看张二胡那个狼狈样,就晓得张二胡之前是真没干过这种活路他告诉张二胡一些工地上的常识和经验,对张二胡说:

“张二胡,这活路比起拉二胡简单多了,一点不用动脑筋,就是原始劳动就一个字‘累’,你少挑点就不累了慢慢来,你也不用管别人的说三道四,时间一长自然就习惯”

张二胡刚一开始上船,根本不敢走跳板看着那上下晃悠的跳板脑壳就发晕,就迈不开步子李轼像当初老黄牛帮自己一样帮他,主要是鼓励他李轼让他先空手走跳板,觉得差不多了,再挑着空担子走跳板,适应了,再挑担子走跳板过不多久,张二胡就适应了这种原始劳动

张二胡适应工地劳动后,却并不像李轼当初那样出气力干他在工地干活路,跟混日子似的像丢包一类的重活路,像挑石灰这样的脏活路,他是从不参加的天气不好时,他也不来一个月下来,能挣个十多二十块钱就不错了单个干时,他往往干半天就收工人家问他:“张二胡,干嘛这样早就收工?”

他头一扬,用手轻轻把长发往后一捋,淡淡一笑说:“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拖家带口,有口稀饭吃就够了,犯不着累坏我这瘦身板”

那神情,很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气度

宗陵听到张二胡这轻轻松松的话很感慨:“真是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哇这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张二胡把工作耍落了,照样不着急找吃找穿跟老子肯定还是有家底哇要是换了老黄牛,两天没活路干,心头就像猫儿抓了一样——痒得慌哇”

张二胡的话也让李轼颇有感触原来读书时,每到寒暑假就参加挑沙石之类的勤工俭学那是挣点学费钱或说是为贴补家用敲点边鼓,不是挣的饭钱,没有生存压力,也像今日的张二胡一样,干多干少无所谓今非昔比,现在是想找一个临时的活路都难,过去总说夹缝中求生存,如今的李轼多少有点体会了不过,他理解张二胡的行为,无非就是借房子躲雨,早晚会有出头之日他对宗陵说:

“张二胡跟你真是不同的人,你不要用你的眼光来看别人他又不挡你财路,各干各的嘛”

别看王有才在工地上哪个都不服,却特别佩服张二胡这股潇洒劲他说张二胡对他的脾气,人虽然落难,神气却还是那样洒脱王有才说:

“老子要是不抽烟不喝酒的话,也只干半天就收工你看人家张二胡活得多滋润”

宗陵笑话他:“你王有才不抽烟不喝酒,那就得等太阳从西边出来哇”

张二胡原来是地区剧团拉二胡的,因为二胡拉得好,人称“张二胡”,本名倒少有人叫他刚来工地时,大家听李轼说他是剧团搞乐器的老师,就都叫他张老师他一听,不慌不忙地说:

“慢点,慢点各位,别管我叫老师,叫老师就生分了我就是一个拉二胡的,拉得还算马马虎虎,剧团的人都叫我张二胡你们也叫我张二胡,这样听着顺耳再说,在这工地上挑担子,我还得叫各位是老师”

大家一听,都笑了恭敬不如从命,于是在工地上大家开口闭口都叫他张二胡,只有老黄牛仍叫他张老师张二胡刚开始还劝老黄牛,后来一看老黄牛执意这样叫,就随他去,爱叫啥叫啥,各得其便只要是叫他,不管是叫张二胡,还是叫张老师,他都答应,和大家相处得不错

李轼和张二胡原是熟人,还有一些共同的朋友,加上有些相同的兴趣爱好,在工地上俩人还说得来张二胡的事他也晓得一些

张二胡落难到这一行,主要是为了他女朋友的事

(快捷键 ←) 上一章:第144章 船夫 船夫谣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