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都市小说 » 戎州往事最新章节列表 » 第164章 兰菊不同时 选择权利 (1/2)

第164章 兰菊不同时 选择权利 (1/2)

文/山茅
戎州往事 | 本章字数:224.94万字 | | 戎州往事txt下载 | 戎州往事手机阅读

第三十三章:兰菊不同时

三、选择权利

解放后的每次政治运动,吴敏慎都经历过

他因为一直在工业口,在基层搞项目,所以在运动中并没有受到太多冲击但他在文化系统、教育系统的一些同学和朋友,却有栽下马来的这让他产生了两方面的认识:一是执政者要推行自己的一套东西,这是免不了的,也是必然的二是不能跟执政者唱反调,有不同意见者肯定没有好下场有了第一种认识,他能说服自己对各种运动的理解和支持:这没有啥好奇怪的,历朝历代都如此有了第二种认识,他绝不在运动中说三道四但从他受教育的背景来看,他认为应该尊重儿子的选择,不能强迫儿子去****不愿意干的事抗战胜利时,他的家族让他回到上海,他却要留在四川,家族也尊重了他的选择所以在上山下乡这件事情上,他默认了儿子的选择,宁肯自己承受大的压力同时,当学习班的人要下吴能的户口时,他心里并不赞同这种作法,而行动上却是旗帜鲜明地支持

吴敏慎今天跟李轼摆龙门阵好像是赶巧了,其实并非是偶然的他晓得年轻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过了家庭的影响,自己在年青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经历一直来他就想了解和儿子走得近的人的想法,为啥就不下乡?都是咋想的?

他希望吴能下乡去,倒不是他自己在单位上受到的压力,也不是他认为年青人真应该下乡,而是他认为这是一场运动,跟运动有关的人就应该按上头的要求行事过往的经验告诉他,个人无论如何是扛不过运动的

吴敏慎没有回答儿子的话,他想要是能劝动李轼,儿子也许会有改变的所以,当李轼说到上山下乡运动是因为经济没搞好造成的时,他心里是有数的本地有好几个属于地区管辖的厂,建设了好几年,没有太大的进展,筹建时结婚的小青工,这时娃儿都到上小学年纪了,厂还没有正式投产经济搞得好不好,他比李轼这些小青年有发言权他心想经济要搞好,哪里像你们这些年轻人想的那样容易,说发展就发展了?这中间涉及的方面很多,并不是建多少厂矿就能解决的国家既无基础,又无经验,学苏联又学了一个夹生饭经济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就像座钟上的指针,它就得按一定的节奏走,慢了不行,快了也不行******就是欲则不达的典型近年来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至少是可以安排一半以上的学生就业的,而高层来了一个一刀切,让学生统统下乡,显然还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但下面的人难以搞清决策内幕,因此他不愿意跟年轻人议论这些事,就对李轼说:

“小李,上山下乡运动的原因很复杂,也不是像你们说的就是******的一句话不过,原因我们可以不去探究它现实的问题是这样多的人都下乡了,极少数的人不下乡,国家顾哪一头?如果让你来当领导,你如何考虑?不消说得,肯定得顾大头,况且你们这些小头是违背国家方针的你想你们能有啥出路?你想过没有?”

“伯父,不管顾哪头,都得把经济搞好才行经济不搞好,哪头都顾不上经济要搞好了,就都有出路经济要搞不好,不下乡的没出路,下乡的照样也没出路,既然如此,我为啥要下乡呢?”

李轼从吴敏慎的目光里猜出对方的意思:你们年轻人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但李轼固执地认为,经济不发展是根本原因他想我虽然不懂经济发展的事,但这不是我的责任,经济如何发展是负责这方面的官员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他还有一个想法没说出来,不搞经济,大家穷得叮当响,还总鼓吹思想觉悟要咋个咋个地高,这根本就不能持久

“小李,你说这些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那都是今后的事情,并不是当前的问题所在,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呢?一是上山下乡作为一项运动,******有号召,其实也是国家的决策,让年青学生下乡不去不对二是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响应号召下乡了,你少数人不去,如何面对能说是你们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反而错,不能这样说?第三,让学生下乡,也是国家的一种安排,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应该服从国家的安排国家希望年青人到基层去,在基层中锻炼成长”吴敏慎把话说得非常婉转他没有介意李轼的认死理,反而把话说得入情入理,希望这样能打动对方

“李轼,有一阵我爸的话都把我心里说活我真想下去,像杨建国一样,图个耳根子净后来一想还是算了,你们都能不去,为啥我就要去”

李轼想吴能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吴能真要下乡去,以后调回城也许没有多大难度不过,这些都与事情本身的对错无关,与自己选择无关就回答:

“伯父,在我看来,这个事不是下乡学生和不下乡学生之间的对错的问题,我没有觉得不下乡就错了,当然我也没有觉得下乡的人也错了而是这种运动式的上山下乡举措有无必要的问题不过,很多事情的对错当时是说不清楚的,以后能不能说清楚就是以后的事像你说的当前的问题是啥?我觉得就是每个人的选择问题,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别人选对,我不眼红我要是选错,我也不后悔在我看来,事情就这样简单”

李轼没有把话说穿在他心里就是认为上山下乡运动是错的,正因为错,他才不去就像当初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他认为是对的,所以就参加,后来他认为不对,他就不

(快捷键 ←) 上一章:第163章 兰菊不同时 父辈期许章节列表下一页:第165章 兰菊不同时 春兰秋菊(1/2)(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