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神级复兴系统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2/2)

第二百八十七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2/2)

文/一撇日不尽
神级复兴系统 | 本章字数:526.37万字 | | 神级复兴系统txt下载 | 神级复兴系统手机阅读
好准备了吗?”启功先生笑着问道。

“说实话,我还没有,但是我想尽量避免吧。”王耀笑了笑。

“送你两句话。”大先生笑了笑“谨言慎行,人言可畏。”

王耀微微挑眉“前面我懂,后面,我想我还是有把握的。”

“如果你没承受过千夫所指,就不要对自己有盲目的信心。”大先生正色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不从在不会被任何人影响的人格,所以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外界影响的变化因素,都可能潜移默化中改变你。”

王耀舔了舔唇,点点头“受教了。”

“我跟大先生一样,送你两句话。”启功先生轻笑“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华夏千古完人两个半中的王守仁在临终之前的遗言。

完人这个称呼不低于圣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人性大圆满的概念,两个半,是指孔子和王守仁,加上曾国藩算半个。

华夏千年就出来这两个半完人。

儒家学术进程中,程朱理学弥补了儒家在术理学上的薄弱,让儒术成为了扶龙之术,跟法学抗衡治理天下,但是这种为政治服务的儒学也给人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几乎掌控着华夏思想的程朱理学中,大明王朝出了一位王守仁,开创了‘心学’,以儒家孟子为宗的心学为基础,融合了禅学和道学等多门学术,以心为本,以‘致良知’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可行性理论。

知行合一,便是其中最大的实践证明之一。

而他的开创者王守仁,本名王云,出生在一个家世不凡的官宦家庭,五岁还不会说话,但是极为聪慧,过目不忘,有一位高僧路过他家,见到五岁的王守仁感叹道“是个天纵之才,可惜道破。”

道破是一种修行之人,因犯戒没有守住本我,所以破功的说法。

一个五岁的孩子竟然已经有了修行,这让王守仁的祖父心有所感。

翻阅古籍,最后在《论语》中找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王守仁家境优越,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加上天赋异禀,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十三岁母亲去世对他的影响很大,但是却激发了他心中另一种执念。

当时大明王朝腐败,义军四起,而且被科举制度洗脑的民风下,所有人都向着去科举高中,去安身立命。

但是年少的王守仁却提出了一个让私塾先生们都大跌眼镜的言论,他问先生所学之书,是何人所著。

先生说是圣人所著。

王守仁又问“圣人是不是人?”

先生认为他大不敬,打了他手板以示警告。

王守仁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大笑“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当个圣人才是读书人要做的事情。”

在那个年代,一个孩子张口要当圣人,这跟现在天不怕地不怕的现代人不一样,项羽见秦始皇出游,说“彼可取而代也。”,都不及王守仁说自己要当个圣人来的震惊。

先生觉得王守仁中了失心疯,不愿意再教他。

从私塾辍学的时候,大明朝正逢内忧外乱,朝廷经常割地赔款,百姓颠沛琉璃,王守仁多次上书给官员,献策平乱,但是都没有结果,于是王守仁开始苦读兵书,出游历练。

这次历练为王守仁打开了眼界,以前他的眼睛放在家国上,后来放眼到了人本身。

王守仁是个道痴,愿意拜访三教九流的人物,只要有有些名气他都愿意坐而论道,为了论道连自己结婚的时辰都忘记了,错过自己的大喜。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二百八十六章 关系(求订阅)(2/2)章节列表(快捷键 →)